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史话杂谈 > 钟姓杂谈 >

钟氏设立协会和编修宗谱 应谨慎处理不同源流之间的关系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5-09-29 15:48 点击:

设立钟氏宗亲会、研究会之类的协会,以及编修宗谱,有益于钟氏宗亲们交流感情和信息,凝聚力量,传承历史。近年我从互联网信息看到,冠名“中华”之类的全国范围的钟氏协会已经设立,全国范围内的宗谱编修工作已经启动,对此事我浅谈几点看法和建议。在本文中,将“釒重”写成“锺”,将“釒童”、未区分“釒重”或“釒童”的写成“钟”。

钟氏存在多种源流

钟氏源流存在汉族内部的颍川支系与其他支系之间、“釒重”氏与“釒童”氏之间、汉族与其他民族钟氏之间等差异。例如,有网络资料介绍,台湾有2万多“釒童”姓人,如果他们的身份资料在大陆使用,很可能把“釒童”氏简化成“钟”氏。有的族群的“钟”氏是在近代由其他姓氏更改而来,仅依据这一点就可知道,钟氏“一姓一源”说是不成立的。

汉族内部的钟氏源流也存在模糊不清的状况

历史资料难免存在缺陷或盲区,无法保证百分之百的准确性。

处理民族关系应谨慎

因为汉族中钟氏人口数量占全国钟氏总人口数量的绝大多数,所以,牵头设立钟氏协会、编修钟氏宗谱的多是汉族人,如果未与其他民族钟氏人协商,就把钟氏协会名称、宗谱名称冠以“中华”等全国性的字样,显然不是一个适当的做法。民族关系无小事,应谨慎对待,在特定的背景下,一句不当言论、一张不当图片、一件不当服饰,都可能引发严重的民族冲突。

保留胜于牵强

对于暂时无法考证的模糊不清的历史资料,是让它保留当前的状态,还是牵强地认证为史实资料?显然应是前者。

在其他民族钟氏未加入的情况下,是牵强地把钟氏协会、宗谱名称冠以全国性的名称?还是保留全国性的名称暂时不用?显然应是后者。

百花齐放才是春

华人传统文化中习惯于“大一统”思维,譬如,在一个大花园中,习惯于要选出一株“花王”,对其它花也“论资排辈”。其实,花与花之间未必要争出一个你强我弱,百花齐放才是春。承认差异性,求同存异,和平共处,方为良策。

同理,在钟氏存在多种源流的情况下,未必要设立全国性的协会、编修全国性的宗谱,各大源流、各大支系分别设立协会、编修宗谱,然后互相交流,互相联谊,也不失为盛事。协会是民间组织,缺乏强有力的领导机制,运作一个全国性协会的难度远比运作一个区域性协会大得多,前者出现失误、失控的可能性也大得多,而一旦出现大的失误,就可能造成长远的不利影响。

建议钟氏协会设立研究员制度

协会的会长、副会长等领导多数是政界或者商界名人,他们工作很繁忙,应酬多,恐怕用于姓氏文化研究的时间很有限。我建议,协会设立钟氏文化研究部,聘任几名专职的或兼职的钟氏研究员,让他们分别承担不同的研究方向,要求他们定期提交研究报告,可以多利用互联网传递信息,以节省差旅费支出,发放一定金额的研究津贴给他们。我估计,发放研究津贴的预算与会务费、对外捐助费相比只是小数额,而研究结果对于协会的工作能发挥较大的指导或参考作用。

(本文允许无偿转载。锺磬 2015年08月6日)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更多>>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稿件投递 - 赞助我们 - 隐私保护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RSS订阅
    Copyright ©copy; 2011-2017 钟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赣ICP备16000808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