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钟姓资料 >

钟氏民国精英

来源:未知 责任编辑:admin 发表时间:2012-03-16 23:38 点击:

民国精英

钟明光:(1881--1914年)字达权,兴宁广东人。家世贫苦,竭资求学,后因岁荒弃学,在江西、福建、湖南等地经商。嗣赴南洋,痛内忧外患交迫,投身革命,加入同盟会。辛亥革命后,南北议和告成,痛惜革命不彻底,深恨袁世凯窃取革命胜利果实,于1913年回国,准备参加讨袁军。到达香港后,得知“二次革命”已失败,遂返回家乡兴宁。因袁世凯下令大肆搜捕革命党人,被迫再赴南洋。1915年回国,在广州参加丘汉苗所领导的暗杀团。时闻广东军阀龙济光及其兄龙觐光支持袁世凯,与日本帝国主义签订卖国的“二十一条”,决定暗杀龙氏兄弟以示儆戒。是年8月27日,化装成卖水果的小贩,在广州积厚坊用炸弹炸伤龙济光左脚,并炸死卫队17人。当场被捕,次日英勇就义。红花岗四烈士之一。

钟天心:(1901—1987年11月9日)字汝中,广东五华人。早年在香港就读,后随父迁北京。1920年考入北京大学文科,参加爱国学运,1923年参加国民党。毕业后不久被选为国民党北京市特别党部委员兼青年部长,后任广州市政府秘书、上海市特别党部委员兼交通大学训育主任。后赴英,入牛津大学,并为瑞士日内瓦国际研究院研究员。返,任中山大学教授、黄埔军校潮州分校政治教官、东路军政治部委员,国民党革命政府立法委员、宪法起草委员、外交条约委员、中华文化教育部主任、广东省党部特派员。《黄花岗纪念歌》、《保卫中华》的词作者。抗日战争时,任广州绥靖党政处处长、第四战区动员委员会秘书长、《救亡日报》顾问。1945年被选为国民党中央监察委员、立法委员、国民大会代表。1948年任行政院政务委员兼水利部部长。1949年,曾作为和平谈判代表组邵力子、张治中、黄绍竑、彭昭贤、钟天心五人成员之一。1949年于香港创办“逸仙学院”,任院长。1965年赴台,任国策顾问,钟氏宗亲会理事长,1973年定居美国,1987年,年84,薨于美国。

钟 纪:(1907-- )国民党中将。字之平,号桂南, 广西扶南人,广西省第三师范学院、黄埔军校第四期步兵科、陆军大学第五期毕业。历任军职如下:黄埔军校5期区队副;国民革命军排长、连长、营长;国民革命军第13军2师独立1团团长;广西干训团航空班副主任;广西航空学校副校长;4集团军总司令部航空处副处长;中央军校南宁分校高级班少将主任;5战区391旅旅长;军政部第10补训处处长;国民革命军第第172师师长;国民革命军第第21集团军参谋长;第10战区司令长官部参谋长兼第1兵站总监;国民革命军第第7军军长;国民革命军第整编7师师长;国民革命军联勤总部副总司令;第8绥靖区副司令官;国民革命军第第11编练司令部司令官。1949年去台,任“国大代表”。1958年退役。

钟 英:(1898—1982年)国民党中将。字蕙荪。江苏无锡人。先毕业于苏州警察学校,后结业于国立南京高等师范第一期讲习班,曾任小学校长。1924年加人中国国民党,因进行反对军阀宣传遭缉拿,赴广东参加国民革命军,1928年起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部伤兵管理委员会委员。后考入陆军军需学校,毕业后任国民政府军政部军需署科员、科长,军委会抚恤委员会第三处少将处长,驻晋军粮局少将副局长,晋陕军粮联运处中将处长,军政部参议。1946年任国防部监察局中将高级监察官兼监察室副主任等。1949年去台湾,任台湾国民党政府国防部参议。退役后,任台湾交通部设计委员会专门委员,台湾航业公司顾问,台北无锡同乡会理事长。1982年12月31日去世。
钟时益:国民党中将。别号衡塘,湖南桃源人,1914年10月16日生。毕业于湖南大学、陆军军需学校会计统计班第一期、陆军参谋大学及国防研究院。抗日战争时丰军部政令,驻第三、七、九战区负责东南七省的军队审核工作。曾任南京收支处处长、财务署收支司司长、国防部财务局局长。1949年去台湾后,任台湾财务学校少将校长,国防部主计局副局长。1963年任中将局长兼行政院研究发展委员会委员、行政院主计处处长、监察院审计部审计长。先后担任台北市政府财政局长、台湾省财政厅长和国民党中央财政委员会主任委员,对台湾的经济建设作出了有益的贡献。是国民党内极少数操守廉洁的党政要员之一。

钟光仁:(1894—1964)国民党中将。字绍明,湖南醴陵人。毕业于湖北武备学校,历任营长、团长、旅长、副师长。1935年4月18日任少将,后任师长。1936年10月5日任中将, 松沪会战时率62师参战,阻击由金山卫登陆之敌,重创日军。1941年任苏浙皖游击指挥部第一纵队司令,与日军作战。后去台湾,1964年2月21日去世。

钟芳骏:国民党少将。早年在粤军中服役,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抗日战争爆发后,奉命率部参加对日作战。1938年任153师45旅少将旅长。同年10月中旬,在福田、增城一线阻击自南北犯的日军时,因寡不敌众而壮烈牺牲。

钟祖荫:国民党少将,别号厥昌,江西修水人。毕业于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第三期。历任排长、连长、营长、团长、旅长、副师长、师长,军政治部委员,军务司副司长。任87军新编第二十三师师长,湘乡阻击战中,日军即分三路向湘乡进犯。国民党新编第二十三师师长钟祖荫奉命率部从重庆开来湘乡阻击日寇,这支部队战斗力较强、依据东台山天险,一次又一次的击退了日寇133联队的进攻,洪家坳阵地前,尸横遍野。1944年率部参加桂柳会战。1945年2月20日任少将。1946年任联勤司令部驻新疆供应总局喀什分局局长。1947年任128师少将师长。1949年去台湾。

钟远宏:(1926.5.2—1988.10.27)国民党中将,江西瑞金心田人。瑞金县中学毕业后,适逢抗战,毅然投考中央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分校,改制后为陆军军官学校第二十一期步科毕业。历任青年军29军搜索营连长。1949年随军去台湾,历任连长、营长、旅长、师长,台北市政府军训室主任。1981年任台北师管区兼北部警备司令,晋陆军中将。后任花莲师管区司令兼东部警备司令及东部防守区司令。1985年退役,组建建筑集团公司任董事长。1988年10月27日在台北去世。

钟德全:(1923-- )国民党中将,四川成都人。毕业于空军军官学校第二十六期。历任空军飞行员、中队指导员、副中队长、大队作战科科长、连队作战组组长、副大队长、大队长、空军司令部考核组组长、副连队长等职。1978年6月任第四连队联队长,后任空军总司令部督察长、金门防卫司令部副司令、空军总司令部训练司令部司令,空军中将。

钟介民:(1893—1964)别号建闳,广东镇平(今蕉岭)人。1915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后留学美国拉隆尔大学法律科。回国后任东北大学教授。陈济棠主政广东时,任广东省政府主席办公室秘书、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秘书处少将处长,后任第一集团军秘书处少将副处长、广东军事特派员公署少将参议。1947年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立法委员。1964年在南洋大学任内去世。译著有《国际关系论》、《世界政治概论》、《首领论》等。

钟世英:(1893—1952)别号奏凯,江西分宜人。早年入同盟会,参加过辛亥革命。1912年入江西陆军讲武堂学习。1913年毕业后任江西都督府一等副官。1913年7月任李烈钧讨袁护国军司令部卫戍科长,1916年去昆明组织护国军,任营长、团长等职。1921年任广州大本营参谋部警卫司令。1924年任赣军先锋司令、东路军总指挥部参议。抗战期间任31集团军高级参议、19集团军少将参议。

钟石盘:国民党第九战区第三挺进纵队少将司令,1939年参加第一次长沙会战。1940年任江西省第九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钟贡勋:(1907—1979)国民党少将,湖南平江人,1929年中山大学中文系毕业。后历任黄埔陆军军官学校特别党部秘书、四川省党部秘书、特派员兼组织科长,武汉卫戍司令部新闻检查所上校主任,重庆新闻检查处处长。1940年任军统局秘书、少将科长。1943年任军统东南特区少将区长、后任“国防部”保密局南京站长。1949年去台湾后,任国安局情报局设计委员兼台湾警务处顾问。1972年5月为国史馆特约撰修。1979年11月11日去世。

钟体道:国民党少将,别号乃庵,成都人。四川陆军第二混成旅旅长、护法军政府川军第二师师长、重庆镇守使。参谋本部高级参谋、四川省第十三区行政督察专员兼保安司令。

钟祖培:别号植杆,广西恭城人。毕业于广西陆军小学、广西陆军速成学校。定桂军司令、旅长。1926年参加攻克武汉之战后任师长。1928年任7军副军长,1936年任少将。1948年3月当选第一届国民大会广西省代表。

钟梅庆:(1904—1978)广东镇平(蕉岭)人,国民党少将。曾任联合国救济总署难民组织远东局办事处主任。

钟鼎文:1914年生,安徽舒城人,国民党少将。曾任南京中央陆军军官学校教官、复旦大学教授。抗战时任《广西日报》总编、委员长桂林行营少将设计委员、安徽省党政军总办公厅主任秘书。1945年,国民党中央文书处处长。1948年,第一届国民大会代表。1949年去台湾后,任《自立晚报》、《联合报》主笔。

钟锦添:国民党茂名师管区少将司令,广东三水人。

钟明阶:(1866—1943)广西玉林人,国民党桂系陆军少将旅长、中将师长、上将军长。

钟祖信:桂系少将师长。

钟祖怀:桂系少将师长。

钟 彻:四川广汉人。1915年任四川讨袁军司令部炮兵司令。

钟孝天:江西龙南人。国民党陆军第七十三军少将参谋长。

钟 毅:(1899-1940年)国民党著名抗日将领。字天任,乳名必魁,广西扶南人,钟纪之弟。早年入广西省立第三师范,后又毕业于韶关讲武堂二期步科。历任绥靖公署科员、连长、营长、团长。1929年赴日本考察军事,半年后回国,任桂林特派员公署总务处长、广西警务处长、军训大队长兼军训主任。1934年入陆军大学特训班受训,后任三十一军四一四旅旅长、一七三师师长。他曾在书斋门口写了一副对联:“矢志清中原闻鸡起舞,雄心再造势匹马纵横。”在室内题诗一首:“男儿仗剑出乡关,不斩楼兰誓不还;太息中原长板荡,要将只手挽河山。”表达了他的雄心壮志。1924年春,李宗仁、黄绍竑定桂军讨贼军合力攻下南宁。当时任李、黄部团长的李明瑞函邀钟毅任上尉连长。不久,奉命开赴柳州、桂林一带肃清陆荣廷、谭浩明旧部韩彩凤、沈鸿英的残部。后因军功晋升少校营长。1925年秋末,奉命开赴龙州肃清匪患。是年冬,驰援广东南路,协同粤军肃清邓本殷、申葆藩残部。翌年春,回师南宁。7月,钟毅随广西第七军北伐,在长江南岸的德安、马迴岭两战役有功,晋升上校团长。1929年春,钟毅调任上校参谋,即东渡日本,参观研究军事设施。是年夏,广西政局变动,国民党中央任俞作柏为广西省政府主席,李明瑞为十五师师长兼广西编遣特派员,电邀钟毅回桂,出任编遣特派员公署少将总务处长,不久又调任广西全省警务处长。10月,国民党中央免俞、李职,钟毅随之离职赴沪。1931年,钟毅由沪返桂,在国民党第四集团军总部任上校参谋。1933年调任梧州高中军训大队长,后又调任广西大学军训部主任。

1934年入陆军大学特训二期受训,1937年毕业时,正值抗日战争爆发,钟毅回桂任国民党三十一军四一四旅少将旅长。11月,奉命北上抗日,转战江、浙、皖、鄂,参加徐州、田家镇、武汉诸战役。在转战中,钟毅见到沿途民众四散奔逃时,忧心忡忡,乃赋诗两首述怀:“半夜班师天地昏,中原到处哭声闻;科应卷土重来日,一战唤回故国魂。” “四境纷纷传撤退,倭夷横海渡长江;临桂关上思歼敌,剑气升腾月满窗”。表达了与日寇决战到底的决心。1938年10月,钟毅以战功擢升一七三师师长。 1939年夏,在随枣战役中,钟毅率部与敌藤田师团血战7日,尚市店一战尤为激烈,敌伤亡5000多人,日寇退避300里。1940年5月,在唐河之战中,钟毅奉命率一七三师掩护大军撤退,与敌寇追兵相持,苦战数天,双方伤亡惨重。9日转战至苍台镇时,钟将军身边仅有一排手枪卫士,仍然奋力与敌寇反复厮杀两个多小时,终因敌众我寡,弹尽粮绝,全排官兵,伤亡殆尽。钟将军也在战斗中不幸右胸中弹,血染战衣。在生命垂危之际,遂命令仅存的少数战士迅速撤退,自己走进芦苇丛中,将日记本、作战资料、私章埋好。正在这时,敌骑横冲直闯,四面包围而来,自知生死已在顷刻之间的钟将军,为对国家民族尽军人之天职,乃举枪自戕殉国,终年41岁。钟毅的灵柩被运回重庆时,白崇禧将军以及各方要员都先後前往北碚吊祭,之後,1941年2月18日,将其灵柩护送广西,钟毅将军的忠骸安葬在桂林尧山之阳的抗日阵亡将士公墓。在苍台镇钟将军殉国处立有衣冠冢,碑题:“钟毅将军殉国处”,以供后人凭吊。1940年6月28日追赠陆军中将。

分享到:
发表评论
请自觉遵守互联网相关的政策法规,严禁发布色情、暴力、反动的言论。
验证码:点击我更换图片
最新评论 更多>>

快速直达

导航

网站简介 - 联系我们 - 稿件投递 - 赞助我们 - 隐私保护 --友情链接 - 网站地图 - TAG标签 - RSS订阅
Copyright ©copy; 2011-2017 钟氏宗亲网 版权所有  赣ICP备16000808号